虽然已过立秋,但白天仍然很热。其实,通常所说的“秋季”包括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几个节气。入秋后雨水日渐减少,空气湿度逐渐降,人体内容易缺水,因而感到干燥。这就是“阴暑”。对于“阴暑”,防治最好的方法就是食疗。
立秋后要小心“阴暑”
燥是秋的主气,其引起的疾病有温燥(初秋)和凉燥(深秋)。初秋仍有夏的高温,加上天晴少雨,气候干燥,此时感染到的燥邪为温燥,主要伤阴,即损害人体的津液。症状是皮肤干燥、眼干裂、舌红少津、毛发干枯、小便赤黄、大便干结、口鼻咽干、胸痛干咳少痰、痰中带血丝,甚至发烧至高热。秋燥所致咳嗽时间较长,难以治愈,使人生畏,假若身体虚弱,抗病能力低下,对炎热的气温不能很好适应,体温调节中枢发生紊乱,散热机能发生障碍,还是很易使人发生“中暑”。
中暑在中医上也称“伤暑”,有阴、阳之分,“阳暑”是在烈日下劳作或因在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的,而“阴暑”是过于避热贪凉引起的。由于暑热湿盛,人们毛孔开张,腠理疏松,人们睡眠、午休和纳凉之时,若过于避热趋凉,如夜间露宿室外,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或立即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或睡眠时被电扇强风对吹,均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
在当前躲避秋老虎之时,白天气温很高,但往往昼夜温差加大,一热一凉更加大了伤阴暑的可能。
伤阴暑会出现身热头痛、无汗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症。特别是老人、儿童、孕产妇、体弱及患有宿疾者,尤应加强防护,不可过于避热贪凉,避免寒湿侵袭而引发“阴暑”。
阴暑如何防治
秋伏节病需清暑祛湿,温中暖脾,散风祛寒,需常备香薷饮、盐灸“神阙”、多服生姜汤。
1、香薷饮
香薷饮除用于治疗因乘凉饮所引起的怕冷、发热、无汗及呕吐腹泻等症之外,也可作为立秋的防暑饮品加以饮用。
由厚朴、扁豆和香薷三味药组成,是最佳的夏月卫阳要方。
香薷10克,白扁豆5克,厚朴5克加入大半锅水,水开后小火煎煮15分钟,冷却后调蜂蜜代茶饮用。
2、盐灸神阙
阴暑,呕吐腹泻、怕冷,也可以隔盐自灸“神阙”。
“神阙”,即肚脐,盐灸有温补元气,健运脾胃,固脱复苏之功效。
可从三壮灸起,每次递增,最多可灸30壮,高血压者不宜灸。
3、山药粥
[配方]山药50克,粳米100克。
[做法] 粳米洗净,加山药片,加水熬至米烂,再放入味精、食盐即成。
[功效] 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
4、五彩蜜珠果
[配料]苹果1个,梨1个,菠萝半个,杨梅10粒,荸荠10粒,柠檬1个,白糖适量。
[做法] 将白糖加入50毫升清水中,置于锅内烧热溶解,冷却后加入柠檬汁,食用时将糖汁倒入水果之上,即可。
[功效] 生津止渴,和胃消食。
这种水果好处大大的,水果,香蕉,猕猴桃,果糖,膳食纤维,石榴...
2024-09-28保健养生别再乱做按摩了,搞不好真的可能要命!,按摩,肌肉,关节,脊髓,颈动脉...
2024-09-13保健养生光子嫩肤是否会让皮肤变薄?医生揭晓!,光子嫩肤,红血丝,色斑,雀斑,毛孔粗大,皱纹...
2024-09-13保健养生又到中秋佳节,如何才能安心享用月饼?,月饼,无糖,高热量,高脂肪,低糖...
2024-09-13保健养生秋季养生吃点什么?2款药膳滋阴又润燥,药膳,滋阴,山药,当归,枸杞子,补血...
2024-09-10保健养生"挺胸抬头"不是最健康坐姿 试试这样坐,腰椎,坐姿,肌肉,曲度,胸椎...
2024-09-07保健养生减肥流行生酮饮食 为啥说别随便尝试?,膳食,减肥,营养素,脂肪,碳水化合物,生酮...
2024-09-07保健养生游戏玩得头晕目眩?试试这些中医小妙招,决明子,桑叶,薄荷,陈皮,茶饮,按摩,菊花茶,游戏...
2024-09-04保健养生真的想问:鸡蛋一天吃几个最健康?,胆固醇,鸡蛋,脂肪,高血脂...
2024-09-01保健养生一口杨梅一口蛋白质?杨梅应该这么吃,杨梅...
2024-08-31保健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