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野味营养价值低且易得传染病

野生动物的肉类与养殖的确实有差异,但哪种口感更好,很大程度受进食者主观感受的影响,不能说哪种更好。而且,口感也不决定营养价值。就算偏好野生动物的口感,不在乎营养价值,野生动物带来的健康风险却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点。

动物还是要吃野生的好,养殖的无论口感还是营养都比不上野生的。野味(野生动物制成的食品)味道鲜美、口感好,营养价值也更高:脂肪含量低、蛋白质含量高……

野生动物的肉类与养殖的确实有差异,但哪种口感更好,很大程度受进食者主观感受的影响,不能说哪种更好。而且,口感也不决定营养价值。就算偏好野生动物的口感,不在乎营养价值,野生动物带来的健康风险却是值得我们关注的重点。

野生动物跟养殖动物的口感确实存在差异。野生动物在野外为活下去疲于奔命,因此肌纤维发达,脂肪含量少,口感更筋道。而养殖的动物由于缺少一个让它们不停奔跑的环境,因此肌肉中脂肪含量会比野生动物要高,口感也偏向细腻、柔软,而且现代养殖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断筛选培育更符合人们偏好的肉类的过程。但是,哪种口感更好,取决进食者的主观感受,很难说野生动物的口感就比养殖动物要好。

野生动物携带的病毒也可能经由密切接触或被食用而感染人类,譬如前不久引发大家恐慌的H9N7禽流感病毒,2003年引起非典疫情的SARS病毒,科学家经过追踪发现它很有可能来源于野生动物。

即使对野生动物进行极度彻底的烹煮,彻底杀灭病菌与寄生虫,那么食客们还必须面临下一个风险——毒物属富集作用。即在自然界中,污染物如重金属通过较低营养级生物进入生物链,传递到营养级较高的生物,导致营养级越高的生物,其体内无法分解代谢的有害物质堆积越多,且重金属无法有效去除。许多人热衷的野生鲨鱼、石斑鱼、各种食肉动物,都是富集作用严重的生物,并且富集的重金属随着体重和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因此,食用这些野生动物,也意味着接管它们蓄积了一生的重金属。

为你推荐

健康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