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方舟子:当偏执成了职业病

  很早就知道方舟子其人,从揭露“基因皇后”,“核酸营养”骗局开始,到举报多名院士论文造假,在中国学术界掀起一阵阵打假风波,为人所钦佩。

  但近来,方舟子“转型”了,从唐骏学历造假开始、质疑李开复副教授资历、剑指韩寒“百分之百有代笔”,难道是学术界的假打完了?

  眼看着方舟子从一个“打假斗士”变成了“人身攻击者”,竟开始拿说别人的身高说事了。

  作为一个有着十几年临床经验的心理医生,我觉得方舟子应该去看下心理医生了,至少应该做次心理咨询。这并不是说方舟子的情况严重到什么地步了,而是为了让他自身了解到目前的心理状态与他人的差异。

  作为MSU的生化博士,方舟子过于强调人具有的“生物属性”,忽视了人还有其“社会属性”,“心理属性”。就如荣格心理类型学中的“内倾思维型”人,对理性原则之外的一切主观事物都采取抗拒和不承认的态度。要知道,从人的行为上来看,遗传的解释量不超过40%。人的许多行为特征都是在后天的生活经历中不断形成的。我们经常说“职业能造就一个人”,就是由于人在职业角色中不断的适应而形成了固定化的人格特征。

  观察方舟子自己的博客内容,我建议他可以先自测下是否有偏执,然后经由专业人士心理评测下是否有偏执型人格障碍。即便有,我也不认为有什么好奇怪的,因为这可以说是他的”职业病”。不是这样的人还真打不了假,在偏执性人格障碍的人中,具有一个共同点:多疑,这也是诊断标准之一。就像《美丽心灵》中的纳什是一个对数理推崇备至的人,他对同学说:“知道吗?我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你的领带有多么难看。”

  多疑的人更善于“发现假”,但只有一部分去打,这就需要攻击性。这种攻击的范围和对象都应该能够自我控制,否则就容易形成心理学上所说的A型行为。

  从照片上看,方舟子也符合一个研究结论:脸型宽的人攻击性更强。

  在一个和谐的现代社会中,不管怎样,我都认为攻击他人的身高是不对的。诸如此类的短处,并非只有韩寒一个人有。心理学中有专门的社会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分支,我建议方舟子读下相关的心理学书籍,要知道无论一个人多么的“科学化”,他仍然会有意无意的掩饰自己的短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想获得他人更好的评价。

为你推荐

健康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