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男人调情 “胜女”你敢吗?

  所谓“胜女”,是指年龄在27-32岁之间的女性。在爱情上,未婚但失恋2次以上。工作上,高薪,高学历,经济独立,工作中独当一面,而且在胜女眼中,工作大于爱情,工作第一、爱情第二。“胜女”所传达的价值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她们是社会正能量的代表。

  胜女为什么被剩下了?如何跟异性交往?向陌生人表达好感?该怎样释放爱情讯号?或者,更直白一点,跟异性调情,你敢吗?

  胜女为什么单?

  1. 工作繁忙,占用太多时间,不停加班、出差,私人时间太少,难得的休息时间不爱出门。生活圈子狭窄,除了工作上的伙伴,很难结识新朋友。

  2. 下班直接回家,在电脑前消磨时间,刷微博,狂追美剧、韩剧,唯独对真实生活里的活动缺乏兴趣。

  3. 信奉“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的宗旨,对陌生男人戒备心强,无论是通勤、出差还是旅行,对搭讪一律是“生人勿近”的表情,拒人千里之外。参加聚会,也只肯跟认识的人聊天。

  4. 平时性格活泼,但在相亲等需要跟异性互动的场合,永远是大家闺秀状,不知如何跟异性聊天,也不知道该如何了解对方。见一面后便匆匆下结论:他不是我的菜,然后再无下文。

  5. 热爱旅行、摄影、电影、看书,给自己安排很多业余兴趣,瑜伽、舞蹈甚至学习击剑,有宗教信仰潜心修行……自觉“我自己过得也挺幸福的啊”,不知道为什么要找一个男人恋爱。

  6. 嘴上说急着要找一个人恋爱、结婚,但具体行动却排不进日程表。宁愿睡懒觉,也不参加可以结识新朋友的聚会。

  7. 从小到大对父母言听计从,坚决执行“读书期间不谈恋爱”的要求。一晃过了25岁,但心理年龄尚未成年,只愿意继续做“乖乖女”。或是,一直跟父母同住,没有私人空间. 会把恋爱中的难题抛给父母解决,根据父母的意见决定怎么办。没有自己面对亲密关系的能力。

  8. 过往恋爱中曾受伤,一直未释怀。想爱却怕受伤害,对男人有戒备心。

  9. 认同“处女情结”,对性有恐惧心理,或是认为性是不洁的,压抑自己的性能量。

  爱的身体语言——调情,胜女你会吗?

  采访专家:吴迪,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两性关系专家,专栏作家

  亲密关系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恋爱是最能让人成长的,它是以让人成熟为目的的。一个没有谈过恋爱的人,他/她对自己的探索还很表面。因为不够了解自己,所以也不可能了解他人。而恋爱往往把最深刻的你自己给暴露出来,看到得越多,人才能慢慢成熟。

  ■ 大龄单女的恋爱难问题,为什么会变成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呢?我们为什么失去恋爱的能力?

  吴迪:你想一想,这个问题在20年前存在么,10年前存在么?不存在。为什么呢?因为那个时候有人会替你安排。所以,不会恋爱这个问题,并不是今天才存在的,可以说中国文化中缺失这一块内容,女人不愿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吸引异性。偶尔有个别女人会,还会被“勾引”、“狐狸精”等贬义词包裹起来。

  但那时单女不愁嫁,因为有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父母、亲戚、朋友,甚至单位的同事、工会领导、团支部书记,都会来替你操心结婚问题。但现在,除了父母,谁会特别上心地替你操持这件事。当然,我们有了手机、有了网络,你可以打电话、发短信、微博、QQ,但科技再发达,恋爱这事是需要眉目传情的。真人都见不到,感觉从哪儿来?

  ■ 单女们被动等待爱情的心,有没有可能是低自我价值感造成的?觉得自己“不够好”,对自己不够认同。

  吴迪:你以为那些自我价值感高的女人,就知道如何吸引男人吗?她们同样也不会。因为这个社会里一直都很少有女人会。浪漫之爱不是我们的传统。

  ■ 单身久了就习惯了,更会觉得反正都等到这会儿了,更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吴迪:现在的单女大部分收入都不错,日子过得很不错,婚姻的好处和必要性对她们的吸引力在下降。我觉得有必要用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去探讨单女愁嫁的话题,因为不把它放在时代背景之下,所以的讨论都是没有意义的。

  ■ 经常有单女说“我还没打算结婚,何必着急谈恋爱”,“我一个人多自由自在啊”。

  吴迪:女人想要过得滋润,就要取得心理平衡。每个人都需要一张心理安全(满足)网,你得有喜欢且能带来成就感的工作事业,得有保障生活舒适的金钱,得有家庭亲情,得有可以交心的朋友,得有兴趣爱好信仰,得身体健康,还得有爱情和性。当然,理想的状态是什么都有,但可能总有某几项缺失的情况,你可以依靠其他已有的来支撑弥补,但是不可能完全替代。比如,你不可能用工作完全取代爱情。

  亲密关系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恋爱是最能让人成长的,它是以让人成熟为目的的。一个没有谈过恋爱的人,他/她对自己的探索还很表面。因为不够了解自己,所以也不可能了解他人。而恋爱往往把最深刻的你自己给暴露出来,看到得越多,人才能慢慢成熟。

  ■ 也不排除“我不想谈恋爱”的话语背后是“我不知道如何谈恋爱”。

  吴迪:我的恋爱训练营有一个女学员,32岁从来没有恋爱过,连男人的手都没拉过。她工作收入还不错,跟父母同住,深度网瘾,下了班就回家追着看美剧日剧韩剧《康熙来了》,自己感觉生活得很好。从28岁开始被父母逼婚,她也觉得有必要找个男人。但直到今年参加恋爱训练营后,她才恍然大悟:“原来过去10年,我有个男朋友叫电脑!”每天回家抱着电脑,什么时候才能认识单身异性?

  ■ 不少人结识异性的唯一途径就是相亲了。

  吴迪:我的观点是,能不相亲就不相亲。学着招呼朋友一起玩,喜欢什么就去做什么,爬山、野餐、读书会,或者在微博上找饭搭子,做什么都行。先把朋友圈子建立起来。要学会把陌生人变成熟人,从熟人变成朋友,从朋友变成男朋友,再从中挑选合适的老公人选。这就叫老公进化论。坐等等不来老公,光看也看不出名堂。

  ■ 所以,你才把心理咨询与salsa舞蹈结合起来,创办了“恋爱训练营”,教大家如何谈恋爱?

  吴迪:本来我也奇怪,谈恋爱这事还用教么,但遇到的年轻人越多,我越觉得还真有必要。因为他们很多人有了好感不知道如何表达,不知道如何回复短信,不知道怎么把喜欢的人约出来……我平常经常做两性关系讲座,听众觉得单有理论不过瘾,最好有实战演练。我后来跟上海知名的salsa舞蹈教练一拍即合,利用他舞蹈工作室这个平台。

  拉丁舞的起源就是两性关系,涵盖了男女从有好感到追逐到倾心相爱的全过程,有些动作其实就是模拟的性交。好感,或者调情,其实是一种生物电的释放与接收。对方身上的味道,手掌的温度,他带舞的方式你喜不喜欢……这些都是靠近后才能感受到的。我的搭档Bob会在训练营里,教大家爱的身体语言,去“爱”上你的舞伴。其实就是去感觉、发射、接收生物电,与异性互动。

  ■ 其实,说到单身,很难避开的话题,就是性爱。一个成熟的女人,是应该有性爱滋养的。

  吴迪:有一个女孩跑来问题,想跟男朋友一起去旅行,但父母怕他们发生关系,女孩就不敢去了。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副很可乐的画面——女孩跟男朋友在床上,还穿着衣服,父母站在旁边,手里拿着一张纸,写着:“我保证睡过以后一定跟她结婚!”

  父母那代人结婚前确实很少有性关系。但她要不要有,是她的事,难道还需要跟父母报告,需要由他们来拿主意吗?对她来说,发生了性关系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一定要结婚,一定适合结婚吗?如果他们旅游一圈回来,也有过性关系了,她更加看清他了,但是发现不合适,她会怎么样呢?

  幼稚的女人在谈论男女关系的时候,只会说要男人负责任,从来不想自己应该负什么责任。女人自己要负的责任是:选择自己爱的男人恋爱,自

为你推荐

健康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