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好觉能保护血管?心脑血管最喜欢你这样睡觉!

睡不好可诱发或加重心脑血管疾病,包括睡眠不足、睡眠时间太长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等。睡眠不好可兴奋交感神经,刺激儿茶酚胺分泌,加快心跳速度,促进血压升高,从而损害心血管健康。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若想让病情稳定,就应该有良好的睡眠。

心脑血管疾病怎样睡觉更好?

1、睡觉前适量喝水

缺水时可升高血液黏稠度,减慢血液流通,增加血流阻力,易促进血栓生成,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高危人群每天晚上睡觉前应少量喝水,能帮助稀释血液;睡觉时在床头边备好水,半夜醒来后喝1~2口。

2、高血脂患者饭后不能立马睡觉

一顿饱餐后,大部分血液流向胃肠道帮助食物消化和吸收,大脑供血相对减少,所以饭后易昏昏欲睡。不过饭后立马睡觉会加重脑供血不足,易生成血栓,所以高血脂患者饭后应外出散步30分钟,等食物消化后再睡觉。另外,吃晚饭的时间不能太晚,睡觉前2~3个小时不能吃任何食物。

3、睡前保持心态平和

睡觉前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大喜大悲,不然会兴奋交感神经,升高血液中儿茶酚胺含量,造成血压升高,冠状动脉痉挛,从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最终诱发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因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睡觉前不能看刺激性的电视节目。

4、高血压患者采取侧卧位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是诱发高血压的高危因素,平躺可加重呼吸暂停,尽可能采取侧卧位。尤其是右侧卧能给心脏一定的空间,帮助降低血压。

5、每天睡够7个小时

睡眠不足、入睡困难、早醒以及总是做梦的人易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睡眠质量越差,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就越高。经常失眠可升高血压水平,损害心脏和大脑,增加左心室承受的负担,造成心肌肥厚,导致心脏扩大和呼吸困难等。因此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有足够睡眠,每晚睡够7个小时。

温馨提示

总而言之,充足优质睡眠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至关重要。睡觉前一个小时不能玩电子产品,也不能想杂七杂八的事情,更不能做剧烈运动。不能在床上看电视或读书,躺在床上30分钟后仍然睡不着觉,应起身做简单的事,等有困意时再上床;心脏不好的人睡觉时应把下肢抬高,稍微比心脏高一点即可,能改善微循环。

为你推荐

健康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