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指南

电话咨询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昆明在古代雅称

有家健康网 2025-03-29阅读量:5870

昆明作为云南省的省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它在古代有着多个雅称,这些雅称不仅反映了昆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还展示了昆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独特地位。

昆明古代雅称的起源和演变

昆明族的族名

  • 起源:昆明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是古代西南夷中的一个少数民族(昆明族)的族名,其音译为“昆弥”或“昆弥”。
  • 分布:昆明族分布在保山至大理之间的地区,过着“随畜迁徙”的游牧生活。
  • 历史记载:司马迁在《史记·西南夷列传》中首次提到“昆明”一词,描述其为西部和北部的一个广泛分布的部落。

地名演变

  • 滇池地区的昆明池:汉武帝为训练水军攻打昆明族,在长安西南挖了一个人工湖,命名为“昆明池”。
  • 唐代昆明县:唐初在今四川盐源县设昆明县,这是“昆明”族名首次被移用作政区地名。
  • 元代昆明县:蒙古宪宗四年(1254年)在鄯阐万户府下立昆明二千户所,后改为昆明县,成为云南省会的名称。

昆明古代雅称的文化内涵

春城

  • 气候条件:昆明因其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被誉为“春城”。
  • 历史背景:这一雅称始于清初,诗人王思训的《野园歌》中首次用“春城”誉称昆明。
  • 文化意义:“春城”不仅反映了昆明的自然气候,也象征了其文化的繁荣和活力。

其他雅称

  • 花城:昆明因鲜花常年开放,草木四季常青,被誉为“花城”。
  • 旅游天堂:昆明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被誉为“旅游天堂”。
  • 历史名城:昆明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昆明古代雅称的影响

文化传承

  • 地名保护:昆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其古代雅称得到了保护和传承,成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旅游推广:昆明的“春城”之美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旅游,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 文化认同:这些雅称增强了昆明市民的文化认同感,成为连接历史和现代的重要纽带。

历史研究

  • 学术研究:昆明的古代雅称及其演变,为历史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古代西南夷的历史和文化。
  • 地名学:昆明地名的文化蕴藉,为地名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案例,展示了地名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昆明在古代有着多个雅称,如“春城”、“花城”、“旅游天堂”等。这些雅称不仅反映了昆明的自然气候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还展示了昆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独特地位。通过对这些雅称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昆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并为历史研究和地名学提供丰富的素材。

昆明在古代有哪些别称?

昆明在古代有多种别称,主要包括:

  1. 滇池:汉武帝时期,因昆明族居住在洱海周边,洱海曾被称为“昆明池”。

  2. 拓东城:南诏国时期,昆明被称为拓东城,是南诏的东都。

  3. 鄯阐城:大理国时期,昆明被称为鄯阐城,是大理国的东京。

  4. 中庆城:元代时,昆明被称为中庆城,成为云南的行政中心。

  5. 鸭赤城:元代时,昆明也被称为鸭赤城。

  6. 云南府城:明清时期,昆明被称为云南府城。

这些别称反映了昆明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名称变化和其在不同政权下的地位。

昆明在古代有哪些著名的文化景点?

昆明在古代拥有丰富的文化景点,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历史遗迹:

  1. 东寺塔与西寺塔
    东寺塔位于书林街,建于南诏国时期,高40.57米,已有1100多年历史;西寺塔位于东寺街,两塔遥遥相望,是昆明最早的古塔之一,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

  2. 昆明文庙
    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是云南历史上第一座文庙,历经多次修缮,至今仍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地标,体现了中原文化与民族文化的融合。

  3. 金马碧鸡坊
    作为昆明地标性建筑,金马碧鸡坊始建于明朝,被誉为“老城中的新地标”,传统与现代交融,展现了昆明的历史韵味。

  4. 圆通寺
    始建于唐代,是昆明著名的佛教寺庙,寺内建筑古朴庄严,周围环境幽静,是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景点。

  5. 华亭寺
    始建于公元1063年,历经多次续修,是昆明重要的佛教文化遗址,寺内环境清幽,建筑风格独特。

  6. 真庆观
    始建于元代,是昆明市区现存规模最大的道教古建筑群,保存了元、明、清三代的建筑风格,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7. 海晏村
    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老渔村,近年来经过保护与改造,保留了古渔村的青瓦白墙和历史建筑,成为感受昆明历史韵味的热门景点。

  8. 黑龙潭
    建于公元1394年,寺内有唐梅、宋柏等古树名木,环境清幽,曾有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赞美诗篇。

  9. 筇竹寺
    建于公元1280年,寺内有著名的白话圣旨碑和五百罗汉泥塑,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宝库的一颗明珠”。

  10. 大观楼
    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昆明著名的历史建筑,曾因《大观楼长联》而闻名,展现了昆明的文化底蕴。

昆明在古代的经济状况如何?

昆明在古代的经济状况经历了从早期农耕文明到明清时期商业贸易的逐步发展,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青铜时代至南诏大理时期
    昆明地区自青铜时代起便有农业活动,滇池周边以水稻种植为主,同时发展畜牧渔业。南诏国时期(公元937年),大理段氏政权在拓东城(今昆明)设立鄯阐府,通过释奴隶、免徭役等政策解放生产力,推动城市规模扩大,逐渐成为滇中商贸中心。大理国末期,鄯阐城已形成“商工颇众”的繁荣景象。

  2. 元明时期的行政与经济转型
    元朝至元十三年(1276年),昆明正式成为云南行省行政中心,行政机构迁至中庆路(今昆明)。统治者推行定赋税、整修水利、引进养蚕技术等措施,降低滇池水患并扩大农田面积,农业产量提升。同时,驿路开通促进商贸流通,丝织业等手工业兴起,农民和手工业者收入显著增加。明代大量移民涌入,汉族人口首次超过本地居民,进一步推动农业开发与市场繁荣。

  3. 清代至民国初期的商业与工业萌芽
    清朝后期,昆明成为通商口岸,1905年自辟为商埠后,滇越铁路通车(1910年)使其成为西南交通枢纽。近代工业如云南机器局(1884年)、造币厂等相继建立,私营企业如火柴厂、面粉厂等也于20世纪初兴起,形成以火柴业为主的十多个行业。抗战时期(1937年后),内地工厂内迁带动昆明短暂经济繁荣,官僚资本投资建设炼铜厂、纺纱厂等大型企业。

  4. 农业基础与物产特色
    昆明地处滇池坝子,气候温和,稻米、小麦、豆类等粮食作物产量丰富,但冬春旱涝灾害频发,农民生活艰辛。水果种植以桃、梨为主,花卉产业亦具规模,清代已有花市交易。青铜器、陶瓷等手工业传统深厚,元明时期制陶技艺进一步发展,华宁陶、建水紫陶等成为代表性产品。

综上,昆明古代经济以农业为基础,逐步发展为区域商贸与手工业中心,明清后受外来影响开启近代化进程,但受限于自然条件与税赋压力,农民生活长期困顿。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

有家健康网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
胃部疾病
健康资讯浅表性胃炎慢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反流性胃炎胃溃疡胃窦炎胃下垂食管炎
肠道疾病
结肠炎十二指肠炎直肠炎慢性肠炎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肠炎肠息肉胃肠功能紊乱
胃肠症状
口臭恶心呕吐便秘腹泻打嗝胃痛胃胀胃酸胃寒烧心胃出血消化不良
就医指南
来院路线
在线咨询
预约挂号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粤ICP备19122149号

本站内容仅供咨询参考,不代替您的医生或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更不宜作为自行诊断或治疗依据,如果您对自己健康方面的问题有疑问,请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