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指南

电话咨询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透析治疗有哪几种模式

有家健康网 2025-03-29阅读量:6272

透析治疗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主要通过替代肾脏的功能来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常见的透析模式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透析模式及其特点。

血液透析模式

普通血液透析(HD)

普通血液透析是最常见的透析模式,通过将血液引流到透析机上,利用透析膜两侧的压力差,将血液中的毒素和水分清除,再将净化后的血液输回体内。普通血液透析的优点在于适用范围广,各地区报销政策较好,是最常用的透析方式。它难以清除体内中、大分子毒素。
普通血液透析适用于大多数慢性肾衰竭患者,技术成熟,但在中、大分子毒素清除方面存在局限,需结合其他透析模式使用。

血液滤过(HF)

血液滤过通过特定的净化装置将血液净化后,再把血液输回患者体内。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清除体内毒素、代谢废物等物质,通常适用于重症肾衰竭患者。血液滤过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中分子物质清除率高,但大量置换液的滤出可引起氨基酸、蛋白质等丢失,容易引起营养不良。
血液滤过在清除中分子物质方面具有优势,但对小分子毒性物质的清除不如血液透析,适用于需要中分子物质清除的重症患者。

血液灌流(HP)

血液灌流通过吸附剂将血液中的毒素、水分等清除后,再将净化后的血液输回体内。主要用于抢救药物和毒物中毒,也可与血液透析合用以清除大分子毒素。血液灌流通过吸附原理清除大、中分子物质,但需要更多的抗凝剂,需注意出凝血防范,预防出血。
血液灌流在清除大分子毒素方面效果显著,但需注意抗凝剂的使用和出血风险,适用于特定中毒和重症患者。

高通量血液透析(HPD)

高通量血液透析通过提高透析液的流速和透析膜的通透性,提高清除血液中毒素和废物的效率。对中分子物质和血磷的清除率高,能减少炎症反应,延缓透析相关淀粉样病变。
高通量透析对小分子和大分子物质的清除效果均较好,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和降低心血管并发症风险,但要求透析中心的水质及透析液质量较高。

缓慢持续低效透析(SLED)

缓慢持续低效透析通过缓慢过滤血液中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减轻肾脏的负担,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采用低超滤率、低血流量、低透析液流量的治疗方式。
SLED比普通血液透析的溶质清除率高,与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相比又具有花费少、抗凝药用量少等优势,适用于血流动力学较稳定的患者。

腹膜透析

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

持续性腹膜透析利用腹膜作为半透膜,通过腹腔内注入透析液,在腹膜两侧形成浓度梯度,使体内的代谢废物和多余水分通过弥散和渗透作用进入透析液,然后再将透析液排出体外。
CAPD操作简便,患者可在家中自行操作,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适合行动不便或偏远地区的患者,但需注意感染风险。

自动化腹膜透析(APD)

自动化腹膜透析系统可以在患者夜间睡眠时自动进行透析,无需患者手动操作。这种方式不仅方便了患者,提高了生活的便利性,还可以更好地控制透析剂量和频率。
自动化腹膜透析提高了透析的便利性和治疗效果,适合需要夜间透析的患者,但设备成本较高,且需要患者有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

其他透析方式

单纯超滤

单纯超滤通过对流转运机制,采用容量控制或压力控制,经过透析器或血滤器的半透膜等渗地从全血中除去水分的一种治疗方法,适用于严重水肿、难治性心力衰竭等。
单纯超滤只脱水,不脱毒,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严重水肿、难治性心力衰竭等,但严重的低血压、心律失常、血栓疾病高度风险的患者慎用。

透析治疗的主要模式包括血液透析(如普通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高通量血液透析、缓慢持续低效透析)和腹膜透析(如持续性腹膜透析、自动化腹膜透析)。每种模式都有其独特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患者在选择透析方式时应根据自身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

透析治疗的费用是多少

透析治疗的费用因透析方式、地区、医院等级及患者具体情况而异,以下为费用参考范围:

一、透析方式费用

  1. 血液透析

    • 单次费用:300-1500元/次,基础费用(含透析机、耗材)约300-500元,若使用高通量透析器或需辅助治疗(如血液滤过),费用可能升至800-1500元。
    • 年费用:职工约15万元(住院),城乡居民约14.33万元(住院)。
  2. 腹膜透析

    • 单次费用:300-500元/次,每月约3000-5000元(含耗材)。
    • 年费用:约5万-15万元(含透析液、设备及检查)。

二、影响因素

  • 地区差异:一线城市费用较高(如血液透析500-800元/次),经济欠发达地区约300-500元/次。
  • 医院等级:三甲医院费用通常高于二级及以下医院(如血液透析600-1000元/次 vs. 400-700元/次)。
  • 辅助治疗:使用抗凝剂、促红细胞生成素等药物可能增加每次透析费用约100-200元。

三、医保政策

  • 报销比例:职工住院透析报销85%,门诊走透75%;城乡居民住院报销75%,门诊走透按透析类型报销55%-75%。
  • 优惠政策:农村建档立卡户及低保对象可享受民政救助、大病补助等额外支持。

四、注意事项

  • 长期成本:需定期更换透析器、管路等耗材,且可能因并发症增加治疗费用。
  • 经济规划:建议结合医保政策选择透析方式,并咨询当地医院获取详细费用清单。

综上,透析费用跨度较大,建议患者根据自身情况与医生充分沟通后制定方案。

透析治疗有哪些常见并发症

透析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包括以下几类,具体如下:

一、心血管并发症

  1. 低血压:透析中收缩压下降超过20毫米汞柱或平均动脉压降低10毫米汞柱以上,常表现为头晕、乏力、恶心等。
  2. 高血压:透析过程中或间期血压升高,与水钠潴留、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因素相关。
  3. 心律失常:电解质紊乱(如低钾血症)、心肌缺血等可引发室性或房性心律失常。
  4. 心力衰竭:多因水钠潴留、贫血、高血压等导致,表现为呼吸困难、水肿。

二、急性并发症

  1. 肌肉痉挛:多发生于透析中后期,与低钙血症、脱水过快或低血压有关。
  2. 失衡综合征:初次透析或快速透析时易发,表现为头痛、恶心、抽搐等神经系统症状。
  3. 溶血:透析液异常或红细胞破坏导致,需立即停止透析并处理。
  4. 发热:可能与感染或透析反应相关。

三、慢性并发症

  1. 贫血:因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缺乏、铁缺乏等导致,表现为乏力、皮肤苍白。
  2. 肾性骨病:钙磷代谢紊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引发骨痛、骨折风险增加。
  3. 营养不良:蛋白质和能量摄入不足导致体重下降、免疫力低下。

四、感染相关并发症

  1. 腹膜炎​(腹膜透析特有):透析液污染或操作不当引发腹痛、发热。
  2. 导管相关感染:长期留置导管易导致出口处红肿、渗液或全身感染。
  3. 肺部感染:免疫力低下者易发,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

五、其他并发症

  1. 皮肤瘙痒:毒素蓄积、钙磷沉积或过敏反应引起。
  2. 消化道出血:血小板功能异常或胃肠道黏膜损伤导致黑便、呕血。
  3. 代谢性酸中毒:透析不充分或电解质紊乱引发。

护理与管理建议

  • 低血压:控制超滤量、调整透析液温度及钠浓度。
  • 贫血:补充EPO、铁剂及叶酸,饮食增加优质蛋白。
  • 感染防控:严格无菌操作,定期更换导管,监测体温。

及时识别并处理这些并发症对提高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透析治疗后如何饮食

透析治疗后的饮食管理需严格遵循医嘱,结合营养补充与限制措施,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一、营养补充原则

  1. 优质蛋白质摄入
    透析会导致蛋白质丢失,建议每日每公斤体重摄入1.0-1.2克蛋白质,优先选择鱼、鸡肉、瘦肉、鸡蛋、牛奶等优质蛋白。需注意植物蛋白(如豆类)含磷较高,应适量控制。

  2. 热量供给
    每日热量需达30-35千卡/公斤体重,以碳水化合物(60%-65%)和健康脂肪(20%-30%)为主,避免高糖、高脂食物。


二、需严格限制的物质

  1. 钾、钠、磷

    • :避免香蕉、橙子、土豆、菠菜等高钾食物,烹饪前焯水可减少钾含量。
    • :每日盐摄入≤3-5克,忌腌制食品、加工肉类、酱油等高盐食物。
    • :限制动物内脏、坚果、奶制品、全麦面包等,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磷结合剂。
  2. 液体摄入
    每日饮水量=前一日尿量+500毫升,避免汤粥、含糖饮料等过量液体摄入,以防水肿和心衰。


三、饮食搭配建议

  1. 维生素补充
    透析患者易缺乏水溶性维生素(如B族、C),可适量补充新鲜蔬果(如白菜、苹果),但需控制高钾蔬果的摄入量。

  2. 低钾、低磷烹饪技巧

    • 蔬菜焯水后烹饪,减少钾含量。
    • 选择低脂乳制品、精制谷物等减少磷摄入。

四、其他注意事项

  • 避免刺激性食物:如酒精、浓茶、咖啡,以防加重肾脏负担。
  • 杨桃禁忌:可能引发心律不齐,透析患者禁食。
  • 定期监测:定期检查血钾、血磷、血钙等指标,动态调整饮食方案。

五、个性化调整

饮食方案需结合个人体重、尿量、并发症等制定,建议在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调整。若出现头晕、抽筋等不适,应及时就医。

通过科学饮食管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提升生活质量。具体执行时需结合临床检查结果灵活调整。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

有家健康网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
胃部疾病
健康资讯浅表性胃炎慢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反流性胃炎胃溃疡胃窦炎胃下垂食管炎
肠道疾病
结肠炎十二指肠炎直肠炎慢性肠炎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肠炎肠息肉胃肠功能紊乱
胃肠症状
口臭恶心呕吐便秘腹泻打嗝胃痛胃胀胃酸胃寒烧心胃出血消化不良
就医指南
来院路线
在线咨询
预约挂号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粤ICP备19122149号

本站内容仅供咨询参考,不代替您的医生或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更不宜作为自行诊断或治疗依据,如果您对自己健康方面的问题有疑问,请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