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医学前沿:新技术助力颈动脉硬化患者延长寿命
有家健康网 2025-03-29阅读量:1854
颈动脉硬化是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和管腔缩小的病症。新技术助力颈动脉硬化治疗,包括血管腔内介入技术、新型药物研发、超声消融技术、基因治疗探索、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
1. 血管腔内介入技术:该技术是在医学影像设备引导下,将特制导管、导丝等精密器械引入人体,对病变血管进行诊断和治疗。如血管成形术,通过球囊扩张狭窄血管,改善血流;支架置入术可支撑血管壁,防止血管再狭窄,有效缓解颈动脉硬化导致的血管狭窄问题。
2. 新型药物研发:新型降脂药物如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等,能更有效地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延缓斑块进展。抗血小板药物替格瑞洛、普拉格雷等,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风险。此外,一些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也在研究中,有望从炎症角度干预颈动脉硬化进程。
3. 超声消融技术:利用超声波的能量,聚焦于颈动脉硬化斑块,使斑块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随后被机体吸收或排出体外。这种技术具有无创或微创的特点,能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为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4. 基因治疗探索:研究发现某些基因与颈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如CRISPR - Cas9,有望纠正异常基因,调节脂质代谢、炎症反应等过程,从根本上改善颈动脉硬化的病理状态。虽然目前还处于研究阶段,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5.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借助人工智能算法对医学影像进行分析,能够更准确地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的大小、形态、性质等特征,提前发现潜在的病变。同时,人工智能还可以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新技术为颈动脉硬化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和突破。血管腔内介入技术、新型药物研发、超声消融技术、基因治疗探索以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等多方面的进展,从不同角度改善了颈动脉硬化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患者应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