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老是抽筋,社区健康教育不能少
有家健康网 2025-03-28阅读量:4130
老是抽筋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如缺乏钙元素、寒冷刺激、过度疲劳、局部压迫以及某些疾病,像腰椎间盘突出症、动脉硬化等。社区健康教育能针对这些因素展开科普,帮助居民预防和应对抽筋问题。
1. 缺乏钙元素:钙是维持肌肉正常功能的重要元素。当体内钙含量不足时,肌肉的兴奋性会增加,容易引发抽筋。日常饮食中钙摄入不足,或者老年人、孕妇等特殊人群对钙的需求增加、吸收能力下降,都可能导致缺钙。例如,老年人肠道功能减退,钙吸收减少,就更易出现抽筋现象。社区健康教育可宣传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虾皮等,还可提醒居民适当补充钙剂,如碳酸钙、葡萄糖酸钙、乳酸钙等,但需遵医嘱。
2. 寒冷刺激:在寒冷环境中,肌肉会因受到刺激而兴奋性增高,导致抽筋。比如冬天在户外锻炼、游泳时水温过低等情况。社区可教育居民在寒冷天气注意保暖,运动前做好热身,游泳前适应水温等。
3. 过度疲劳:长时间的运动或劳动,会使肌肉在短时间内持续收缩,并产生代谢废物堆积,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从而引起抽筋。像长跑运动员、长时间站立工作的人都容易出现这种情况。社区可指导居民合理安排工作和运动时间,运动后进行适当的放松活动,如拉伸、按摩等。
4. 局部压迫: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如长时间仰卧或俯卧,会使脚面或小腿某些肌肉长时间处于绝对放松状态,引起肌肉“被动挛缩”。另外,睡眠时被子压得过重、长时间穿高跟鞋等也可能导致局部血液循环不畅,引发抽筋。社区可提醒居民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避免穿过紧的鞋子。
5. 疾病因素:某些疾病也会导致抽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由于脊神经根受压和脊神经内血流量下降,会致使下肢麻木、抽筋。动脉硬化患者,腿部血供减少,血流不畅,代谢产物不能被及时带走,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刺激肌肉收缩,引起疼痛抽筋。社区可宣传这些疾病的早期症状,提醒居民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老是抽筋是一个受多种因素影响的问题,社区健康教育可以从多个方面入手,针对不同的原因进行科普宣传,提高居民对抽筋问题的认识和预防能力。通过社区的努力,能帮助居民更好地保持健康,减少抽筋带来的不适。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