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牙缝长期有臭味,小心引发口腔大病
有家健康网 2025-03-26阅读量:4615
牙缝长期有臭味可能由食物残渣残留、牙结石堆积、龋齿、牙周炎、胃肠道疾病等因素引起,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牙髓炎、根尖周炎、牙槽骨吸收、口臭加重、全身性疾病等口腔大病。
1. 食物残渣残留:进食后,食物残渣容易滞留在牙缝中。口腔内的细菌会分解这些食物残渣,产生有臭味的物质。若长期不清理,细菌大量滋生繁殖,会破坏牙齿表面的牙釉质,进而引发龋齿。
2. 牙结石堆积:唾液中的矿物质会在牙齿表面和牙缝处沉积,形成牙结石。牙结石不仅会刺激牙龈,导致牙龈红肿、出血,还会为细菌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使牙缝产生臭味。长期的牙结石刺激会引发牙周炎,导致牙龈萎缩、牙齿松动。
3. 龋齿:细菌感染导致牙齿硬组织被破坏,形成龋洞。龋洞内容易残留食物残渣和细菌,发酵后产生臭味。随着病情发展,龋坏会逐渐深入牙髓,引发牙髓炎,导致剧烈疼痛。
4. 牙周炎:牙周组织受到细菌感染,出现炎症。炎症会导致牙龈出血、溢脓,产生异味。牙周炎若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牙槽骨吸收,牙齿逐渐松动、移位,甚至脱落。
5. 胃肠道疾病:一些胃肠道疾病,如消化不良、胃溃疡等,可能导致口臭通过口腔散发出来。胃肠道内的气体反流至口腔,会使牙缝也带有臭味。长期的胃肠道问题还可能影响口腔内的微生态环境,加重口腔疾病的发生。
6. 治疗方法:针对食物残渣残留,可使用牙线、牙缝刷等工具及时清理牙缝。对于牙结石,需到正规医院口腔科进行洗牙治疗。治疗龋齿,通常需要去除龋坏组织,然后进行补牙。牙周炎的治疗包括洗牙、刮治等基础治疗,必要时还需进行手术治疗。对于胃肠道疾病引起的口臭,应到消化内科就诊,治疗原发疾病。常用的治疗口腔疾病的药物有甲硝唑、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但使用药物需遵医嘱。
牙缝长期有臭味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它可能是多种口腔疾病甚至全身性疾病的信号。为了保持口腔健康,应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和清洁。一旦发现牙缝有臭味,应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治疗,避免引发更严重的口腔大病。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