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小儿腹泻推拿方法及图解说明
有家健康网 2025-03-24阅读量:9655
小儿腹泻推拿可通过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摩腹、推上七节骨等方法来缓解。这些推拿手法能调节小儿肠胃功能,促进消化,改善腹泻症状。
1. 补脾经:脾经位于拇指桡侧缘,从指尖推向指根为补脾经。操作时,用拇指螺纹面着力,沿着小儿拇指桡侧缘,从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对于小儿因脾胃虚弱引起的腹泻有较好的调理作用。一般推 100 - 300 次。
2. 清大肠:大肠经位于食指桡侧缘,自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从虎口向指尖直推为清大肠。清大肠可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适用于小儿湿热、积食导致的腹泻。操作时,用拇指桡侧面,从虎口向指尖方向直推,推 100 - 300 次。
3. 揉板门: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用拇指端按揉此穴为揉板门。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对于小儿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泻等都有一定效果。按揉时,力度适中,以小儿能接受为宜,一般揉 100 - 300 次。
4. 摩腹:摩腹是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指面附着于小儿腹部,以腕关节连同前臂做环形有节律的移动。摩腹可调理脾胃、理气消食,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摩腹时,动作要轻柔,频率适中,一般摩 5 - 10 分钟。
5. 推上七节骨:七节骨位于第 4 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面自下向上直推为推上七节骨。推上七节骨能温阳止泻、调理二便,多用于虚寒腹泻、久泻不止。操作时,从尾椎骨端向上推至第 4 腰椎,推 100 - 300 次。
小儿腹泻推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中医外治方法,通过以上几种常见的推拿手法,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小儿腹泻症状。但在进行推拿时,要注意手法的力度和频率,避免对小儿造成伤害。如果小儿腹泻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儿科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