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粉碎性骨折的含义是什么
有家健康网 2025-03-22阅读量:2588
粉碎性骨折指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中断,且骨折块至少有三块以上,暴力因素、骨质疏松、病理性因素、积累性劳损、解剖结构薄弱等可引发。
1. 暴力因素:直接暴力如车祸撞击、重物砸压等,可直接作用于骨骼,使受力部位的骨头碎成多块。比如车轮碾压小腿,就可能导致胫腓骨粉碎性骨折。间接暴力如高处坠落时,身体重力与地面反作用力相互作用,通过传导、杠杆或旋转等方式使远处骨骼发生粉碎性骨折,像从高处跳下时,力量传导至跟骨,可能造成跟骨粉碎性骨折。
2. 骨质疏松: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老年人,骨量逐渐流失,骨质疏松程度加重,骨骼的强度和韧性下降。此时,轻微的外力,如滑倒、不慎碰撞等,就可能导致骨骼难以承受而发生粉碎性骨折,常见于椎体、髋部等部位。
3. 病理性因素:骨肿瘤、骨髓炎等疾病会破坏骨骼的正常结构,使骨骼的坚固性受到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正常活动或轻微外力,也可能引发粉碎性骨折。例如骨囊肿患者,囊肿部位的骨质被破坏,容易在轻微外力下出现骨折且可能呈粉碎状。
4. 积累性劳损: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如远距离行军易致第二、三跖骨及腓骨下1/3骨干骨折。这种骨折初期可能只是小的裂纹,但随着劳损的持续,骨折逐渐加重,最终可能发展为粉碎性骨折。
5. 解剖结构薄弱:某些部位的骨骼本身结构相对薄弱,在受到外力时更容易发生粉碎性骨折。例如手腕部的舟骨,其血液供应相对较差,结构较为脆弱,在摔倒时手掌撑地,舟骨受到较大的应力,就容易发生粉碎性骨折。
粉碎性骨折的治疗通常需要根据骨折的部位、严重程度等选择合适的方法。一般来说,手术治疗是常见的手段,通过切开复位、内固定等方式将骨折块重新固定,促进骨折愈合。术后还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肢体的功能。常用的促进骨折愈合的药物有骨肽片、伤科接骨片、接骨七厘片等,但具体用药需遵医嘱。患者发生粉碎性骨折后,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的骨外科或外伤科就诊,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