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中医伤寒的定义
有家健康网 2025-04-11阅读量:3553
中医伤寒是外感热病的总称,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类:广义泛指一切外感急性热病(如中风、湿温等),狭义特指寒邪侵袭导致的即时发病(如恶寒、体痛等)。与现代医学的伤寒杆菌传染病不同,中医伤寒的核心在于六淫邪气致病与六经辨证体系。
广义与狭义的定义差异
广义伤寒涵盖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引起的所有外感热病,源自《素问·热论》的“热病皆伤寒类”。《难经》进一步细分为中风、伤寒、湿温、热病、温病五类。狭义伤寒专指寒邪伤表的太阳病,典型症状为恶寒、体痛、脉紧,需与西医伤寒杆菌感染区分。六经辨证的框架
伤寒以六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为辨证纲领,结合脏腑经络分析病位与性质。例如,太阳病属表证,需发汗解表;少阴病多里虚寒,需温阳救逆。传变规律包括循经传、越经传等,动态调整治法。与西医伤寒的异同
西医伤寒由伤寒杆菌引发,属肠道传染病,表现为持续发热、玫瑰疹等。中医广义伤寒中的“湿温”与其症状近似,但病因病机截然不同。两者名同实异,治疗上中医侧重扶阳祛邪,西医以抗菌为主。核心治疗原则
强调“扶阳气、存阴液”,三阳病以祛邪(汗、清、下法)为主,三阴病以温补(理中汤、四逆汤等)为重。临床需辨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如太阳表虚用桂枝汤,少阴寒化用附子汤。
提示:中医伤寒理论体系庞大,实际应用中需结合个体体质与证候动态辨证,避免混淆现代医学概念。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