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指南

电话咨询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是什么样的病

有家健康网 2025-04-10阅读量:7233

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是一种肠系膜血管栓塞疾病,多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以下是具体介绍:

  • 发病机制:由于血管受损、血液改变和血流淤滞,导致肠系膜上动脉内形成血栓,致使血管狭窄或闭塞,肠系膜血供减少或中断,进而引起肠壁营养障碍。
  • 多发群体:本病多发生于有动脉硬化的老年患者。
  • 症状表现
    • 慢性期:发病前一段时间,约数周至数月,常有范围不清的食后腹痛,与进食量呈正相关,并有体重下降、排便习惯改变等表现。这是因为长期慢性肠系膜动脉缺血,导致肠道功能受到影响。
    • 急性期:血栓形成后,可出现剧烈的腹痛,程度与血栓形成速度及代偿血管侧支开放程度有关。患者还常伴有恶心、呕吐,吐出物多为血性物,肠蠕动增强。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肠坏死、腹膜炎,甚至导致休克。
  • 检查方法
    • 血液检查:可了解患者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凝血功能等是否正常,白细胞计数可升高,红细胞比容升高及酸中毒等。
    • 粪便检查:患者可出现大便隐血及未消化的脂肪滴。
    • 腹部 X 线片:早期可见大小肠有轻度或中度扩大充气,晚期由于肠腔和腹腔内大量积液可呈普遍密度增高。
    • 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可在该动脉起始部 3cm 以内发现血管的完全闭塞,因为存在侧支循环,故梗阻远侧动脉可有不同程度的充盈,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 CT 扫描:在增强和灌注动态图上可显示肠系膜上动脉血栓形成,表现为小肠肠管扩张,肠管环形增厚,呈 “晕圈样” 改变,又称为双晕征。严重肠缺血时,肠壁界限不清、模糊,肠腔或腹腔内合并高密度血性腹水。
  • 治疗方式
    • 非手术治疗:症状轻者可用抗凝治疗。还可使用扩张血管药物改善肠管血运,如硝普钠、罂粟碱、前列腺素 E1 等。
    • 手术治疗:包括血栓内膜剥脱术、用自体静脉或人造血管行搭桥转流术、将肠系膜动脉狭窄段切除后再植入腹主动脉、肠切除吻合术等。还有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等介入治疗方式,通过介入置管将导管送至动脉狭窄处,通过球囊扩张狭窄的动脉,或放入溶栓药物溶解血栓,使血流恢复。
  • 预后情况:本病预后与患者的病情、确诊和治疗的时机有关。如果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及时解除血栓梗阻,症状可以得到缓解。若治疗不及时,可能引起肠坏死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导致患者死亡。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

有家健康网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
胃部疾病
健康资讯浅表性胃炎慢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反流性胃炎胃溃疡胃窦炎胃下垂食管炎
肠道疾病
结肠炎十二指肠炎直肠炎慢性肠炎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肠炎肠息肉胃肠功能紊乱
胃肠症状
口臭恶心呕吐便秘腹泻打嗝胃痛胃胀胃酸胃寒烧心胃出血消化不良
就医指南
来院路线
在线咨询
预约挂号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粤ICP备19122149号

本站内容仅供咨询参考,不代替您的医生或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更不宜作为自行诊断或治疗依据,如果您对自己健康方面的问题有疑问,请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