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冬行春令的出处详解
有家健康网 2025-04-08阅读量:892
关于“冬行春令”的出处,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核心出处
“冬行春令,春必瘟病”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原文为:“冬行春令,春必瘟病。” 这句话最早见于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医学典籍,被后世医书反复引用,成为中医理论中关于时令与疾病关系的经典论述。
二、原文背景与含义
时令与气候对应
古人认为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应顺应四时规律。春季本为万物复苏、阳气升发的季节,应施行政令促进生长;冬季则宜闭藏以蓄积能量。若冬季误行春季的温暖气候(如提前回暖、花开等),则会导致春季疾病频发。
疫病流行的象征意义
该论述将“冬行春令”与瘟疫联系,认为这种气候异常会削弱人体抵抗力,使疫病乘虚而入。例如,冬季本应闭藏,若提前回暖则寒气未退,易导致人体阳气受损,从而诱发疾病。
三、后世阐释与影响
易学角度的象意解释
从易学视角分析,冬季对应坤卦,其爻位中鬼爻多为木属性,而春季寅卯辰月也属木令。冬季行春令相当于木旺之季遭遇木盛之春,形成“木旺乘虚”的格局,故易引发疾病。
气候异常的预警作用
历史上,“冬行春令”常被用作气候异常的预警信号。如《吕氏春秋》记载,若仲秋误行冬令,会导致风灾、早死等灾害,类比春季误行冬令易引发瘟病。
四、现代关联
现代科学认为,“冬行春令”现象(如冬季回暖、春寒未退)多与气候变暖、大气环流异常有关。这类气候异常不仅影响农业生产(如导致早春冻害、干旱等),还可能通过影响人体代谢和免疫力,间接增加疾病风险。
“冬行春令”既是中医理论中关于时令与健康的经典论述,也是古人观察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关系的智慧结晶,对现代气候学和公共卫生仍具有参考价值。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