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24节气的芒种如何得名
有家健康网 2025-04-08阅读量:1411
芒种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名称和内涵蕴含着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具体得名原因如下:
一、名称来源
物候特征
芒种得名于有芒作物的成熟与播种双重特征。此时小麦、谷子等有芒作物进入抽穗期,芒叶展开,稻田苗势茁壮,形成独特的农事景观。
“芒”指麦类作物的芒毛(发芒),是成熟作物的显著特征;
“种”则指谷黍类作物的播种时令,标志着夏播作物的关键时期。
农事活动节点
芒种是夏季重要的农事分界点,过此节气种植的作物成活率显著降低,故称“芒种”或“忙种”,反映农民在此时需抓紧播种和收割。
-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记载:“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明确指出了芒种与播种的关联。
二、文化内涵
农耕文明的体现
芒种名称直接源于农业生产实践,是古代农耕社会对自然节律的精准把握,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 与其他以气温(如小暑、大暑)或降水量(如雨水、谷雨)命名的节气不同,芒种是唯一与物候现象直接相关的节气。
时间与气候特征
芒种通常出现在每年公历6月5-7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75°,气温升高、雨量充沛,为晚稻等夏播作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 古籍《太初历》和清代《岁序总考》均对芒种的时令特征有详细记载。
三、历史演变
芒种作为二十四节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和内涵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固定。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代,至汉代《太初历》正式纳入节气体系,后经历代农书不断完善。
- 2024年中央气象台发布的节气歌中,芒种仍被描述为“有芒之谷可种,过此即失效”,延续了其核心内涵。
芒种得名于有芒作物的成熟与播种双重特征,是农耕文明对自然规律的智慧结晶,也是二十四节气中唯一与物候现象直接相关的节气。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