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神经源性膀胱是什么样的病
有家健康网 2025-04-07阅读量:9638
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类由于神经系统病变导致膀胱和/或尿道功能障碍(即储尿和/或排尿功能障碍),进而产生一系列下尿路症状及并发症的疾病总称。以下是对神经源性膀胱的详细解释:
病因
- 中枢神经系统因素:如脑血管意外、颅脑肿瘤、压力正常的脑积水、脑瘫、智力障碍、基底节病变、多系统萎缩、多发性硬化等。
- 外周神经系统因素:包括糖尿病、酗酒、药物滥用,以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带状疱疹、脊髓灰质炎、梅毒及结核病等。
- 医源性因素:如前列腺增生术后、根治性膀胱全切术后等。
- 其他原因:如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等导致的神经压迫,也可能引起神经源性膀胱。
临床表现
- 逼尿肌反射亢进:表现为尿频、尿急、急迫性尿失禁,甚至出现充溢性尿失禁。患者可能因膀胱过度活动而频繁排尿,但每次排尿量较少。
- 逼尿肌无反射:膀胱容量增大,压力增高,但缺乏有效的收缩力,导致尿潴留和残余尿量增多。
- 混合型:部分患者的逼尿肌功能可能同时存在亢进和无反射的情况,这取决于神经病变的具体部位和程度。
诊断方法
- 影像学检查:如B超、CT或MRI等,可以了解膀胱的形态、结构以及是否存在泌尿系统并发症。
- 膀胱镜检查:直接观察膀胱内部情况,有助于发现异常病变。
- 尿动力学检查:是诊断神经源性膀胱的重要手段,能够客观定量地评估下尿路功能状态,揭示其病理生理基础。
治疗方法
- 保守治疗:包括康复训练、导尿治疗和药物治疗。导尿治疗主要包括间歇导尿和留置导尿;药物治疗主要有M受体阻断剂(如托特罗定、奥昔布宁)用于治疗逼尿肌过度活动导致的尿频、尿急和尿失禁,以及α受体阻滞剂用于降低膀胱出口阻力等所致的排尿困难等症状。
- 骶神经调控:是一种微创治疗手段,通过在体内骶3神经置入电极,释放低强度弱电脉冲刺激传入神经,调控排尿神经反射,恢复膀胱尿道的储尿和排尿功能。
- 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如膀胱扩大术、尿流改道术等。
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类复杂的疾病,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结果以及治疗需求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