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诊指南

电话咨询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出自哪本书

有家健康网 2025-04-06阅读量:3575

“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中医养生理论的核心观点,出自《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该章节详细阐述了四时与人体阴阳平衡的关系,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调整养生策略。

具体解析:

  1. 理论渊源

    该观点形成于战国至秦汉时期,基于对自然界四时阴阳变化的观察,认为春夏阳气生发、万物生长,此时应通过饮食、起居等调整促进阳气生发;秋冬阴气收敛、万物收藏,需通过调养阴气实现精气内聚。

  2. 核心内涵

    • 春夏养阳 :通过补充营养、适当运动(如太极、八段锦)等方式,使阳气与自然生长之气同步增强,避免过度消耗。

    • 秋冬养阴 :顺应阴气收敛特性,通过饮食清淡、早睡早起等方式,帮助身体储存能量,增强抗病能力。

  3. 临床意义

    该理论被历代医家、道家、养生家共同推崇,至今仍指导着中医养生实践。例如,唐代医学家张介宾强调“阴根于阳,阳根于阴”,与“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形成互补。

  4. 现代应用

    在现代养生中,需结合季节特点调整作息和饮食。春季可多食用辛甘发散食物(如柑橘、韭菜),冬季则宜进补滋阴润燥之品(如百合、银耳)。

这一理论不仅是中医养生的理论基础,也是中华民族顺应自然、调和阴阳的哲学智慧的体现。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

有家健康网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
胃部疾病
健康资讯浅表性胃炎慢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反流性胃炎胃溃疡胃窦炎胃下垂食管炎
肠道疾病
结肠炎十二指肠炎直肠炎慢性肠炎十二指肠溃疡急性肠炎肠息肉胃肠功能紊乱
胃肠症状
口臭恶心呕吐便秘腹泻打嗝胃痛胃胀胃酸胃寒烧心胃出血消化不良
就医指南
来院路线
在线咨询
预约挂号
网站地图

ICP备案号:粤ICP备19122149号

本站内容仅供咨询参考,不代替您的医生或其他医务人员的建议,更不宜作为自行诊断或治疗依据,如果您对自己健康方面的问题有疑问,请及时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