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早筛尿隐血,远离肾脏疾病风险
有家健康网 2025-04-04阅读量:3890
早筛尿隐血对远离肾脏疾病风险意义重大,可通过了解尿隐血含义、明确肾脏疾病与尿隐血关联、知晓早筛方法、掌握早筛频率、了解干预措施等方面来实现。
1. 尿隐血含义:尿隐血指尿液中存在血红蛋白或肌红蛋白,常规方法难以发现红细胞,但通过化学方法可检测到其中的血红素。这可能是肾脏或泌尿系统其他部位出现问题的信号。
2. 肾脏疾病与尿隐血关联:很多肾脏疾病会导致尿隐血,如肾小球肾炎,炎症损伤肾小球滤过膜,使红细胞进入尿液;肾病综合征,肾脏的滤过和重吸收功能紊乱,也可能出现尿隐血;肾结石在移动过程中会划伤尿路黏膜,引起出血,导致尿隐血;肾囊肿如果破裂或合并感染,也会出现尿隐血情况;多囊肾随着囊肿增大,压迫周围组织,可能导致肾脏局部缺血、出血,进而出现尿隐血。
3. 早筛方法:常用的早筛方法是尿常规检查,操作简便、价格低廉,能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尿隐血。尿沉渣镜检可进一步观察尿液中红细胞的形态,辅助判断出血部位。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肾脏的轻微损伤,因为在肾脏疾病早期,可能先出现微量白蛋白尿,随后才出现尿隐血。肾功能检查,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可了解肾脏的整体功能状态。肾脏超声检查能清晰显示肾脏的形态、大小、结构等,排查是否存在结石、囊肿等病变。
4. 早筛频率:对于普通人群,建议每年进行一次尿常规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潜在问题。有肾脏疾病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等高危因素的人群,每半年进行一次包括尿常规、肾功能等在内的全面肾脏检查。已经患有肾脏疾病的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检查,可能需要每月或每季度检查一次。
5. 干预措施:如果早筛发现尿隐血,需要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若是由肾小球肾炎引起,可使用环磷酰胺、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等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但需遵医嘱。对于肾结石导致的尿隐血,较小的结石可通过多喝水、多运动促进排出,必要时可使用排石颗粒、肾石通颗粒等药物;较大的结石可能需要体外冲击波碎石或手术治疗。肾囊肿若较小且无症状,可定期观察;若囊肿较大或出现症状,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同时,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饮食上减少盐和蛋白质的摄入,控制血压、血糖在正常范围。
早筛尿隐血是远离肾脏疾病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了解尿隐血含义、明确与肾脏疾病的关联、掌握早筛方法和频率,并在发现问题后及时采取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肾脏疾病的发展,保护肾脏健康。建议定期进行体检,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