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睡眠不足易猝死 猝死前10秒的自救攻略请收好
有家健康网 2025-04-04阅读量:1886
睡眠不足会使身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易引发心律失常、血压波动、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心脏电活动紊乱等,从而增加猝死风险。猝死前10秒可采取保持冷静、大声呼救、调整体位、进行自救动作、记录症状等自救措施。
1. 睡眠不足增加猝死风险原理:睡眠不足时,身体的交感神经会持续兴奋,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几率上升。交感神经兴奋会使心脏跳动的节律和频率出现异常,严重时可引发室颤等致命性心律失常。同时,血压也会出现波动,长期睡眠不足会造成血压持续升高,给心脏和血管带来巨大压力,加重心脏负担。而且,睡眠不足还可能引起冠状动脉痉挛,使心脏供血减少,心肌缺血缺氧,容易诱发心肌梗死。另外,身体在应激状态下,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堵塞血管,进一步影响心脏和脑部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后,心脏电活动紊乱也是睡眠不足可能导致的后果之一,这会干扰心脏正常的跳动节奏,增加猝死的可能性。
2. 保持冷静:在意识到可能即将猝死时,一定要尽量保持冷静,避免过度紧张和恐慌。因为情绪过度波动会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使病情恶化。冷静的心态有助于身体维持相对稳定的生理状态,为后续的自救争取时间。
3. 大声呼救:尽可能大声呼喊周围的人,以引起他人的注意。周围的人可以及时拨打急救电话120,并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给予一定的帮助。在紧急情况下,多一个人就多一份生存的希望。
4. 调整体位:如果是站立状态,应尽快缓慢坐下或躺下,以减少心脏的负担。坐下或躺下后,身体的血液分布会相对更有利于心脏的供血,避免因站立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而迅速失去意识。
5. 进行自救动作:可以用力咳嗽,通过咳嗽产生的胸内压变化,对心脏起到一定的挤压作用,类似于心脏按压,有可能维持心脏的血液循环。也可以尝试用力握拳、收缩腿部肌肉等动作,刺激身体的神经反射,以维持一定的意识和血液循环。
6. 记录症状:如果身边有纸笔或手机,尽可能记录下自己当前的症状,如胸痛的部位、程度、是否伴有呼吸困难等。这些信息对于医生后续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睡眠不足对身体健康危害极大,会显著增加猝死的风险。了解猝死前10秒的自救攻略,在关键时刻有可能挽救生命。但这些自救措施只是在紧急情况下的临时应对方法,*重要的还是要保持充足的睡眠,维护身体健康。如果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