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想象一下积食消失,这几种推拿手法帮你实现
有家健康网 2025-04-04阅读量:6450
积食主要是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帮助积食消失的推拿手法有清胃经、揉板门、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等。
1. 清胃经:胃经位于拇指掌面近掌端**节。操作时,从拇指掌面近掌端**节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胃经。清胃经能清中焦湿热,和胃降逆,泻胃火,除烦止渴,可有效改善积食引起的胃部不适、口臭等症状。
2. 揉板门: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用拇指按揉该穴位,称揉板门。揉板门具有健脾和胃、消食化滞的作用,对于食欲不振、腹胀、呕吐等积食表现有较好的调理效果。
3. 摩腹:以手掌面附着在孩子腹部,以肚脐为中心,做顺时针环形摩动。摩腹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脾胃运化功能,帮助消化食物,缓解积食导致的腹痛、腹胀等问题。
4. 捏脊:让孩子俯卧,医者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孩子皮肤,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两旁。捏脊能调理脏腑、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增强小儿体质,改善积食状况。
5. 按揉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用拇指端按揉此穴。按揉足三里有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的功效,可增强脾胃的消化功能,减轻积食症状。
以上几种推拿手法对于改善积食状况有一定的帮助。在进行推拿时,手法要轻柔、均匀、和缓,避免过度用力造成孩子不适。如果积食症状较为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消化内科或儿科就诊,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暴饮暴食,以维护脾胃的正常功能。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