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福建海鲜为什么不能吃
有家健康网 2025-04-03阅读量:2360
福建部分海域曾出现赤潮污染和野生螺类中毒事件,导致海鲜食用风险增加。以下是主要原因及防范建议:
一、赤潮污染导致海鲜中毒
毒素积累风险
赤潮期间,浮游藻类大量繁殖并释放毒素,贝类、鱼类等生物会摄食这些藻类,毒素会在其体内积累,尤其是内脏和鱼肉中浓度更高。
受污染海产品
福建曾监测到鲍鱼、鲈鱼、贻贝等海产品受赤潮污染,建议避免食用受污染海域的上述海产品,若误食需及时就医。
二、野生螺类毒素风险
织纹螺毒性
莆田、福清等地曾发现织纹螺携带麻痹性贝类毒素,单颗即可致死,且尚无特效解毒药。该螺类多生于滩涂,易受污染。
野生花蛤的潜在风险
野生花蛤可能摄入藻类毒素,但外观与人工养殖品种难以区分,自行采拾食用存在中毒风险。
三、其他注意事项
野生海鲜的不确定性
除织纹螺外,野生海螺、贝类等也可能因污染积累毒素,建议以人工养殖产品为主。
安全处理建议
烹饪贝类需彻底煮熟,高温可降低污染风险;
避免食用发黑的内脏、生殖器及卵子等部位。
总结
福建海鲜食用风险主要与赤潮污染和野生螺类毒素相关。建议市民选择正规渠道购买人工养殖海产品,避免自行采拾野生海产品,并注意烹饪安全。若出现中毒症状(如呕吐、腹泻、神经系统异常),应立即就医。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