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中医经络保健,让内脏下垂恢复不再难
有家健康网 2025-04-03阅读量:1365
中医经络保健可通过按摩特定穴位、艾灸、推拿、中药调理、练习特定功法等方式帮助内脏下垂恢复,如按摩足三里、艾灸百会穴、进行腹部推拿、服用补中益气丸等中药、练习八段锦等。
1. 按摩穴位:按摩足三里、中脘、气海等穴位,能调节脾胃功能,促进气血运行,增强肌肉张力,有助于改善内脏下垂状况。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等功效;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能和胃健脾、降逆利水;气海穴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的作用。
2. 艾灸疗法:艾灸百会、神阙等穴位,可起到温通经络、升阳举陷的作用。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是各经脉气会聚之处,艾灸此穴能提升阳气;神阙穴即肚脐,艾灸它可温阳救逆、利水固脱。
3. 推拿手法:专业的腹部推拿,能促进胃肠蠕动,增强腹部肌肉力量,改善内脏的位置。通过揉、按、推等手法,刺激腹部经络和穴位,调节脏腑功能。
4. 中药调理:可选用补中益气丸、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散等中药。补中益气丸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人参健脾丸能健脾益气、和胃止泻;参苓白术散可补脾胃、益肺气,对改善内脏下垂有一定帮助。使用中药需遵医嘱。
5. 功法练习: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功法,能增强体质,调节呼吸和气血运行,有助于内脏恢复正常位置。八段锦的每个动作都有特定的功效,能全面锻炼身体;太极拳以掤、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等为基本方法,可调节身心。
中医经络保健通过按摩穴位、艾灸、推拿、中药调理和功法练习等多种方式,从不同角度对内脏下垂进行调理和改善。这些方法相互配合,能起到调节气血、增强脏腑功能、提升肌肉力量的作用,从而帮助内脏恢复到正常位置。但如果内脏下垂情况严重,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综合治疗。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