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宝宝吃了就吐,可能是这6种疾病的信号
有家健康网 2025-04-03阅读量:4913
宝宝吃了就吐,可能是消化不良、急性胃肠炎、胃食管反流病、肠梗阻、脑膜炎、肠套叠等疾病的信号。
1. 消化不良:宝宝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若进食过多、过快,或食用不易消化食物,易引发消化不良。食物在胃内积聚,导致胃内压力升高,从而引起呕吐。治疗时,可使用健胃消食片、多酶片、乳酸菌素片等药物,以促进消化。同时,需调整饮食,遵循少食多餐原则。
2. 急性胃肠炎:多由病毒、细菌感染所致,病原体刺激胃肠道黏膜,引发炎症反应,导致胃肠蠕动紊乱,出现呕吐症状,常伴有腹泻、腹痛等。治疗可选用蒙脱石散止泻,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调节肠道菌群,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
3. 胃食管反流病:宝宝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完善,胃内容物易反流至食管,刺激食管黏膜,引起呕吐。睡眠时可将宝宝床头抬高30°,以减少反流。药物治疗可使用西沙必利片促进胃肠动力,铝碳酸镁咀嚼片保护食管黏膜。
4. 肠梗阻: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导致肠道扩张、肠腔内压力升高,引起呕吐,还会伴有腹痛、腹胀、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治疗时,需禁食、胃肠减压,必要时使用生长抑素减少胃肠液分泌。若病情严重,可能需手术治疗。
5. 脑膜炎: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脑膜,引发炎症,导致颅内压升高,刺激呕吐中枢,引起喷射性呕吐,常伴有发热、头痛、精神萎靡等症状。治疗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等进行抗感染治疗。
6. 肠套叠: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引起呕吐,多为阵发性哭闹、果酱样大便。早期可采用空气灌肠复位,若复位失败或病情严重,则需手术治疗。
宝宝吃了就吐可能是多种疾病的表现,家长需密切观察宝宝症状。若呕吐频繁、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带宝宝到正规医院就诊,明确病因,遵医嘱进行治疗。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