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溶血病是怎么回事?
有家健康网 2025-04-03阅读量:2983
溶血病是红细胞遭到破坏,寿命缩短的一类疾病,病因包括红细胞自身异常、免疫因素、生物因素、理化因素、血型不合等。
1. 红细胞自身异常:红细胞膜存在缺陷,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其细胞膜骨架蛋白有异常,使红细胞呈球形,变形能力差,易在脾脏被破坏;红细胞酶缺乏,像葡萄糖 - 6 - 磷酸脱氢酶缺乏症,患者体内该酶缺乏,在某些诱因下,红细胞抗氧化能力下降,易发生破裂溶血;血红蛋白异常,如地中海贫血,由于珠蛋白基因缺陷,导致血红蛋白的珠蛋白肽链合成减少或缺乏,红细胞稳定性变差,容易被破坏。
2. 免疫因素: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体免疫系统紊乱,产生自身抗体,这些抗体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导致红细胞被巨噬细胞识别并吞噬破坏;药物诱发的免疫性溶血,某些药物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可与红细胞膜蛋白结合,形成新的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进而引起红细胞破坏。
3. 生物因素: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疟原虫在红细胞内生长繁殖,可导致红细胞破裂;蛇毒中含有多种酶和毒素,能直接破坏红细胞膜,引起溶血。
4. 理化因素:大面积烧伤可使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受损,导致红细胞破裂;电离辐射可破坏红细胞的细胞膜和内部结构,引起溶血;某些化学物质如苯肼、砷化氢等,可直接作用于红细胞,使其膜的稳定性降低,发生溶血。
5. 血型不合:在输血时,如果血型不匹配,输入的红细胞会被受血者体内的抗体攻击,导致溶血反应;母婴血型不合,如母亲为 O 型血,胎儿为 A 型或 B 型血,母亲体内的抗 A 或抗 B 抗体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引起胎儿或新生儿溶血。
溶血病的病因多样,不同病因导致的溶血病在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上可能有所不同。一旦怀疑患有溶血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通过详细的检查明确病因,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输血治疗;脾切除等。具体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患者应严格遵医嘱进行治疗。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