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是怎样形成的
有家健康网 2025-04-03阅读量:5909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 细菌来源: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种嗜盐性细菌,主要存在于近海、河口等地区的水体中,鱼、虾、蟹、贝类等海产品在捕捞、运输、加工过程中容易被其污染。除了海产品外,该菌也可能污染咸菜、熟肉类、禽肉、禽蛋类等食品,约有半数中毒者为食用了腌制品后发病。
- 食品加工不当: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如果清洗不彻底、切割时生熟不分、烹饪时未烧熟煮透,就无法有效杀灭副溶血性弧菌,可能导致细菌大量繁殖。例如,生吃海产品(如生拌鱼片、生拌蟹肉、生吃鱼籽、虾等),食用未彻底加热的海产品,或食用盐腌小菜等,都容易引发中毒。食品加工过程中,被沾染细菌的菜刀、案板、碗筷等器具污染,也是中毒的原因之一。
- 食品储存不当:副溶血性弧菌在低温下仍可生长繁殖,若食品储存温度过高、时间过长,就为细菌的大量繁殖创造了条件,增加了食物中毒的风险。例如,隔餐的剩菜在室温下放置过久,食用前又未充分加热,就可能含有大量的副溶血性弧菌。
- 个人卫生习惯不佳:食用前未彻底清洗双手,或使用未洗净的餐具等,都可能导致副溶血性弧菌进入人体。沿海地区的苍蝇也可能成为传染源,污染食物后被人食用,进而引发中毒。
当人体摄入含有一定数量副溶血性弧菌的食物后,细菌在肠道内繁殖,产生耐热溶血素(TDH)和不耐热溶血素(TRH)等毒素。这些毒素会侵犯肠道,导致肠黏膜充血、水肿、炎症反应,引起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