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冷敷的正确方法是什么
有家健康网 2025-04-03阅读量:462
冷敷需注意时机、温度、时长、频率、冷敷物品选择等。
1. 时机:通常在受伤后的24 - 48小时内进行冷敷较为合适。比如扭伤、挫伤等急性损伤,此时局部血管破裂出血,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和肿胀。像运动中突然崴脚,应尽快开始冷敷。
2. 温度:冷敷的温度不宜过低,一般控制在4 - 10摄氏度。温度过低可能会冻伤皮肤,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可以使用冰袋,在冰袋和皮肤之间垫一层毛巾,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
3. 时长:每次冷敷的时间大概在15 - 20分钟。时间过短,达不到冷敷的效果;时间过长,则可能对皮肤和组织造成不良影响。例如,长时间冷敷可能导致局部皮肤麻木、疼痛加剧等。
4. 频率:每天可进行3 - 4次冷敷。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和具体情况,可以适当调整冷敷的频率。如果损伤较轻,频率可以相对低一些;如果损伤较重,可适当增加冷敷次数。
5. 冷敷物品选择:可以选择冰袋,其温度均匀且便于使用;也可以用冷毛巾,将毛巾浸泡在冷水中,拧干后敷在患处;还可以使用化学冷敷袋,它能快速制冷,方便携带。此外,在没有专业冷敷物品时,也可以用冰镇的矿泉水瓶等代替,但要注意做好防护,避免冻伤。
冷敷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处理急性损伤等情况的方法,但在冷敷过程中,要严格把握好时机、温度、时长、频率以及冷敷物品的选择,这样才能达到减轻肿胀、缓解疼痛等目的,同时避免因不当冷敷对身体造成伤害。如果损伤情况较为严重或冷敷后症状没有改善,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