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专家揭秘:脚踝肿胀的四大常见病因
有家健康网 2025-04-03阅读量:444
脚踝肿胀常见病因有长时间站立或行走、外伤、肾脏疾病、心脏疾病、下肢静脉曲张等。
1. 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长时间保持站立或行走状态,会使下肢血液回流不畅,血液淤积在下肢静脉中,导致脚踝部位出现肿胀。一般经过休息,将下肢抬高,促进血液回流,肿胀可逐渐缓解。
2. 外伤:脚踝受到扭伤、撞伤等外伤后,局部组织会出现损伤、出血、水肿,进而引起肿胀。同时还可能伴有疼痛、淤血、活动受限等症状。在受伤后的急性期(24 - 48小时),可进行冷敷,以减少出血和肿胀;48小时后可进行热敷,促进淤血吸收。还可遵医嘱使用云南白药气雾剂、活血止痛胶囊、三七片等药物治疗。
3. 肾脏疾病:如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肾脏的滤过功能受损,导致体内水钠潴留,水分无法正常排出体外,从而引起脚踝肿胀。此外,还可能伴有蛋白尿、血尿、高血压等症状。治疗上需要针对具体的肾脏疾病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泼尼松、环磷酰胺、呋塞米等,具体用药需遵医嘱。
4. 心脏疾病:当患有心力衰竭时,心脏的泵血功能下降,血液不能有效地回流到心脏,导致体循环淤血,从而出现脚踝肿胀。患者还可能伴有呼吸困难、乏力、咳嗽等症状。治疗心力衰竭需要使用强心、利尿、扩血管等药物,如地高辛、氢氯噻嗪、硝酸甘油等,具体治疗方案需由医生制定。
5. 下肢静脉曲张: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导致静脉血回流受阻,血液在下肢静脉内淤积,引起静脉迂曲、扩张,进而导致脚踝肿胀。患者常感觉下肢沉重、乏力,长时间站立后症状加重。可通过穿弹力袜、避免久站久坐等方式缓解症状,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脚踝肿胀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不同病因的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如果出现脚踝肿胀的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适当进行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