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高血压常见,低血压可怕!一文带你了解低血压
有家健康网 2025-04-02阅读量:4335
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状态,病因、症状、危害、诊断、治疗等是了解它的重要方面。
1. 病因:生理性低血压状态常见于部分健康人群,一般无自觉症状。病理性低血压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感染、过敏等导致的血压急剧降低;也可因慢性营养不良、恶性肿瘤、结核病等慢性疾病,以及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心血管疾病(如主动脉瓣狭窄)等造成。
2. 症状:病情轻微时可能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振、疲劳、脸色苍白、消化不良、晕车船等。严重时会出现直立性眩晕、四肢冷、心悸、呼吸困难、共济失调、发音含糊,甚至昏厥,需长期卧床。
3. 危害:低血压会导致血液循环缓慢,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影响组织细胞氧气和营养的供应,以及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的排泄。尤其影响大脑和心脏的血液供应,长期如此可能引发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等严重疾病。
4. 诊断:主要依据测量血压值,同时结合患者的症状表现。一般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可考虑为低血压。还需详细询问病史,包括家族史、用药史、既往疾病史等,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必要时还需进行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甲状腺功能等)、心电图、心脏超声等辅助检查,以明确病因。
5. 治疗:对于生理性低血压,一般无需特殊治疗,可通过适当加强锻炼,改善神经、血管的调节功能;饮食上注意增加营养,多喝水,较多的水分进入血液后可增加血容量,从而提高血压。病理性低血压则需要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因药物引起的,需调整用药;因出血导致的,要及时止血并补充血容量。药物治疗方面,可遵医嘱使用醋酸奥曲肽、米多君、氟氢可的松等药物升高血压。
低血压虽然不如高血压常见,但对健康也有诸多危害。了解低血压的病因、症状、危害、诊断和治疗方法,有助于及时发现和处理低血压问题。当出现疑似低血压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治疗。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