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5个原因揭秘耳朵里为何会长小疙瘩
有家健康网 2025-04-01阅读量:4904
耳朵里长小疙瘩,可能是由外耳道疖肿、皮脂腺囊肿、外耳道胆脂瘤、外耳道乳头状瘤、耳部过敏等原因引起。
1. 外耳道疖肿:外耳道疖肿是外耳道皮肤毛囊或皮脂腺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多因挖耳损伤外耳道皮肤、游泳时外耳道进水、化脓性中耳炎长期脓液的刺激等原因引起。主要症状为耳痛,张口、咀嚼时疼痛加重,可放射至同侧头部。疖肿成熟后可自行破溃,流出脓血后疼痛减轻。治疗上,早期可局部热敷或理疗,促进炎症消退;疖肿未成熟时,可用鱼石脂甘油纱条或紫色消肿膏纱条敷于患处,促进炎症局限;疖肿成熟后,可切开排脓,并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如阿莫西林、头孢呋辛、阿奇霉素等,需遵医嘱使用。
2. 皮脂腺囊肿:皮脂腺囊肿主要由于皮脂腺排泄管阻塞,皮脂腺囊状上皮被逐渐增多的内容物膨胀所形成的潴留性囊肿。其特点为缓慢增长的良性病变,囊内有白色豆渣样分泌物。一般无自觉症状,若继发感染时可有疼痛、化脓。较小的囊肿可观察,较大的囊肿或出现感染时,需手术切除。
3. 外耳道胆脂瘤:外耳道胆脂瘤是一种外耳道皮肤脱屑、胆固醇结晶堆积、上皮包裹所形成的囊状团块。病因不明,可能与外耳道皮肤受到各种病变的长期刺激有关。患者可出现耳内堵塞感、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治疗主要是取出胆脂瘤,较小的胆脂瘤可直接用耵聍钩取出,较大的胆脂瘤需在麻醉下进行清理。
4. 外耳道乳头状瘤:外耳道乳头状瘤是发生于外耳道软骨部皮肤的良性肿瘤,是耳部*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多因病毒感染、外耳道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引起。患者可出现耳内发痒、阻塞感、听力下降等症状。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切除范围应包括肿瘤及周围部分正常组织,以防**。
5. 耳部过敏:耳部接触到某些过敏原,如化妆品、金属饰品、药物等,可引起过敏反应,导致耳朵里出现小疙瘩。同时还可伴有瘙痒、红肿等症状。治疗上,首先要避免接触过敏原,然后可使用抗过敏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依巴斯汀等,需遵医嘱使用。
耳朵里长小疙瘩的原因有多种,不同原因引起的小疙瘩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如果发现耳朵里长了小疙瘩,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