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震惊!原来婴儿这个月吐奶最严重,再不重视就晚了!
有家健康网 2025-04-01阅读量:4793
婴儿在出生后1 - 2个月左右吐奶情况相对较为严重,主要与胃部生理结构、喂养方式、喂奶量、吞入空气、疾病因素等有关。
1. 胃部生理结构:婴儿的胃呈水平位,胃容量小,食管下括约肌较松弛,幽门括约肌发育较好,导致食物容易反流引起吐奶。随着月龄增长,胃部逐渐发育成熟,这种生理性吐奶会慢慢缓解。
2. 喂养方式:如果喂奶过于频繁,婴儿胃部来不及排空,就容易导致吐奶。另外,喂奶时姿势不当,比如婴儿身体倾斜度不够,也会增加吐奶的几率。
3. 喂奶量:一次喂奶量过多,超过了婴儿胃部的承受能力,也会引发吐奶。家长应根据婴儿的月龄和需求合理调整喂奶量。
4. 吞入空气:喂奶过程中,婴儿如果吞入了大量空气,这些空气在胃内占据一定空间,当空气排出时就可能带出一些奶液,造成吐奶。常见于喂奶时奶嘴未完全充满奶液,或者母乳喂养时含接姿势不正确。
5. 疾病因素:一些疾病也可能导致婴儿吐奶加重,如感冒、胃肠道感染、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感冒可能影响婴儿的消化功能;胃肠道感染会引起胃肠蠕动紊乱;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则可能导致食物通过障碍。如果怀疑是疾病因素引起的吐奶,应及时就医。
6. 过敏因素:部分婴儿可能对牛奶蛋白等食物过敏,食用后可能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也会表现为吐奶加重。对于疑似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可在医生指导下更换特殊配方奶粉。
7. 哭闹影响:婴儿在剧烈哭闹后马上喂奶,容易吸入过多空气,并且哭闹时胃肠蠕动也会受到影响,从而增加吐奶的可能性。
婴儿在1 - 2个月左右吐奶相对严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家长在喂养过程中要注意合理的喂养方式和喂奶量,喂奶后及时拍嗝,减少婴儿吞入空气。如果吐奶情况持续不缓解、伴有其他异常症状或吐奶严重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应及时带婴儿到正规医院就诊,以排除疾病因素。在治疗方面,对于生理性吐奶,一般随着婴儿成长可自行改善;对于疾病因素导致的吐奶,需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如使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蒙脱石散等药物调节胃肠功能,但用药必须遵医嘱。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