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孩子后背起米粒状小疙瘩,可能是这5种病!
有家健康网 2025-04-01阅读量:1149
孩子后背起米粒状小疙瘩,可能是痱子、湿疹、毛周角化症、传染性软疣、毛囊炎等疾病导致。
1. 痱子: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孩子出汗过多且不易蒸发,导致汗腺导管堵塞,就会引发痱子。表现为密集排列的针尖至针头大小的浅表性小水疱或丘疹,周围有红晕。治疗时,应保持皮肤凉爽、干燥,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氧化锌软膏等药物,以缓解瘙痒症状。
2.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内因如孩子的遗传过敏体质,外因如食物、吸入物、环境等。湿疹可表现为红斑基础上的针尖至粟粒大小丘疹、丘疱疹,严重时可出现小水疱。治疗上,可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氢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同时要注意避免接触过敏原。
3. 毛周角化症:与遗传因素有关,主要是由于毛囊口角化,影响了毳毛的生长,在皮肤表面形成小疙瘩。表现为正常肤色或淡红色的小丘疹,呈鸡皮样外观。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症状明显者可外用维A酸乳膏、水杨酸软膏、尿素霜等药物,以软化或溶解角质,改善症状。
4. 传染性软疣:由传染性软疣病毒感染引起,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典型表现为半球形丘疹,表面有蜡样光泽,中央有脐凹。治疗主要是用消毒镊子将软疣小体夹除,然后涂以2%碘酊等药物,以防细菌感染。
5. 毛囊炎:主要是细菌感染毛囊引起的炎症。孩子后背皮肤清洁不到位、搔抓等都可能诱发毛囊炎。表现为以毛囊为中心的红色丘疹,有时顶部可见白色脓疱。治疗可外用抗生素类药物,如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等。
当孩子后背出现米粒状小疙瘩时,家长应仔细观察疙瘩的形态、数量、分布等情况,结合孩子的症状初步判断可能的疾病。但由于皮肤病的表现有时较为相似,为了准确诊断和治疗,建议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就诊。同时,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孩子的皮肤清洁和护理,保持皮肤干爽,选择宽松、透气的衣物,避免过度搔抓皮肤,以减少皮肤疾病的发生。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