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中医如何看待正常体温及调养
有家健康网 2025-03-30阅读量:5224
中医认为正常体温与气血运行、脏腑功能、阴阳平衡、体质类型、外界环境等密切相关,调养可从饮食、运动、中药、艾灸、起居等方面着手。
1. 气血运行与体温:中医理论中,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气血充足且运行顺畅时,体温能保持在相对稳定的正常范围。若气血亏虚或运行不畅,如气滞血瘀,就可能导致局部或全身体温异常。比如,气血不足的人容易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
2. 脏腑功能与体温:各个脏腑在维持体温方面都有其独特作用。心主血脉,心气充足则血液循环正常,有助于体温稳定;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胃功能良好,能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能量,维持正常体温;肾为先天之本,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肾阳充足则身体温暖。若脏腑功能失调,如肾阳虚,就会出现畏寒怕冷、体温偏低的症状。
3. 阴阳平衡与体温:阴阳平衡是中医健康的重要理念。正常体温是阴阳平衡的外在表现之一。当阴阳失调时,体温会出现异常。阳盛则热,阴盛则寒。例如,外感热邪导致阳盛,会出现发热症状;而阳虚阴盛则会出现体温偏低、怕冷等表现。
4. 体质类型与体温:不同体质的人,正常体温可能会有所差异。阳虚体质的人通常体温偏低,且比较怕冷;阴虚体质的人则可能出现低热、手足心热等症状;平和体质的人,体温相对稳定且处于正常范围。
5. 外界环境与体温:中医强调人与外界环境的整体统一性。外界环境的变化会影响人体体温。在寒冷的冬季,人体为了适应环境,会收缩毛孔,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而在炎热的夏季,人体则会通过出汗等方式散热,保持体温平衡。
6. 饮食调养:饮食对体温的调节有重要作用。对于体温偏低、阳虚体质的人,可以适当多食用一些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桂圆、红枣等;而对于容易上火、体温偏高的人,则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热性食物,可多吃一些清热降火的食物,如绿豆、苦瓜、梨等。
7. 运动调养: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增强体质,有助于维持正常体温。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传统运动,动作缓慢、柔和,能调节人体的气血和脏腑功能,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
8. 中药调养: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症状,可选用合适的中药进行调养。对于阳虚体质的人,可选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对于气血不足的人,可选用八珍汤、归脾丸等;对于阴虚内热的人,可选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但使用中药应遵医嘱。
9. 艾灸调养: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的作用。通过艾灸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位,可以补充人体阳气,提高体温。
10. 起居调养: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避免熬夜。注意保暖,根据季节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尤其是在寒冷的季节,要注意保护好头部、颈部、脚部等部位。
中医从多个方面看待正常体温,认为其与气血、脏腑、阴阳、体质和外界环境等因素相关。在调养方面,可通过饮食、运动、中药、艾灸和起居等多种方式来维持体温的正常。若体温出现异常,应及时就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调理。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