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3种心理干预方法应对孩子多动
有家健康网 2025-03-30阅读量:884
应对孩子多动,常见的3种心理干预方法有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疗法等。这些方法能从不同角度帮助孩子改善多动症状,提升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交能力。
1. 行为疗法:行为疗法主要是通过正性强化、负性强化、消退等方式来改变孩子的行为。正性强化是当孩子出现良好行为时,及时给予奖励,如表扬、小贴纸、小零食等,以增加这种行为出现的频率。例如,孩子在课堂上安静坐了一段时间,老师给予表扬和小红花。负性强化是当孩子做出不良行为时,撤销一个愉快刺激,促使孩子减少不良行为。比如孩子不按时完成作业,就取消当天看电视的时间。消退则是对孩子的某些不良行为不予关注,使其自行减少。比如孩子为了吸引注意故意吵闹,家长不予理会,孩子发现这种方式无效后就会减少吵闹。
2. 认知行为疗法:该方法旨在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学会自我控制和调节。训练孩子的自我观察能力,让孩子记录自己的行为表现,如记录自己一天中多动行为出现的次数和情境。教导孩子进行自我指导,在行动前先思考,如“我要先安静坐好再开始做事”。还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孩子体验不同的社交情境,学习合适的行为反应。
3. 家庭疗法: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行为影响很大。家庭疗法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家长要营造一个温馨、和谐、有规律的家庭环境,为孩子制定明确的生活作息和行为规则。家长要学会正确的教育方式,避免过度溺爱或严厉惩罚。家长要积极参与孩子的治疗过程,与孩子一起制定目标和计划,并给予支持和鼓励。家庭成员之间要保持一致的教育态度,避免让孩子感到困惑。
4. 社交技能训练:多动的孩子往往在社交方面存在困难。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等方式,让孩子学习与他人合作、分享、倾听等社交技能。在活动中,引导孩子学会观察他人的表情和反应,理解他人的感受,提高孩子的社交敏感度。
5. 放松训练:帮助孩子学会放松身体和情绪,对于改善多动症状也有帮助。可以教孩子进行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松弛等放松技巧。让孩子在感到紧张或冲动时,能够运用这些技巧来平静自己。
孩子多动会对其学习、生活和社交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而行为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和家庭疗法等心理干预方法,能有效帮助孩子改善多动症状,提升其自我控制和社交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如果孩子的多动症状较为严重,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小儿科或心理咨询科就诊,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