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结合热点:“双减”下青春期抑郁症状需警惕!
有家健康网 2025-03-30阅读量:9922
“双减”政策实施后,青春期抑郁症状需警惕,主要受学习压力转变、社交关系变化、家庭环境影响、自我认知发展、激素水平波动等因素影响。
1. 学习压力转变:“双减”前,学生面临高强度的学业负担和频繁的考试压力。“双减”后,虽然表面上作业量和课外辅导减少,但部分学生可能不适应新的学习节奏,担心成绩下滑,心理压力并未真正减轻,长期处于这种状态易引发抑郁症状。
2. 社交关系变化:青春期学生对社交关系敏感。“双减”后,学生课余时间增多,社交活动范围扩大,但在社交过程中可能遭遇友谊挫折、同伴排挤等问题,这些负面社交体验若得不到及时疏导,会影响情绪,增加抑郁风险。
3. 家庭环境影响:家庭氛围对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双减”后,家长可能对孩子未来发展产生新的焦虑,将这种情绪传递给孩子;或者部分家长因工作繁忙,忽视与孩子的沟通交流,无法给予足够的情感支持,使孩子在面对困难时感到孤立无援,进而引发抑郁。
4. 自我认知发展:青春期是自我认知快速发展的阶段,学生开始关注自己的外貌、能力和社会地位。“双减”后,评价标准更加多元化,一些学生可能在新的评价体系中找不到自身价值,产生自我怀疑和否定,长期的自我否定会导致情绪低落,形成抑郁症状。
5. 激素水平波动:青春期体内激素水平变化较大,激素的波动会影响大脑神经递质的平衡,使学生情绪更加不稳定。“双减”带来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变化,可能进一步加剧激素变化对情绪的影响,增加抑郁的发生几率。
对于青春期抑郁症状,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帮助患者改变负面思维和行为模式,增强心理调适能力;药物治疗可选用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等抗抑郁药物,但需遵医嘱使用。同时,鼓励患者进行适度的运动,如跑步、游泳等,有助于释放压力,改善情绪。
“双减”政策旨在减轻学生负担,但青春期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能面临多种因素影响,导致抑郁症状出现。家长、学校和社会应高度关注,及时发现并干预,通过心理治疗、药物治疗和运动等综合方法,帮助青春期学生保持心理健康。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