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18项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
有家健康网 2025-03-30阅读量:771
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旨在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护理质量、促进护理专业发展。以下是对这十八项护理核心制度的详细解析:
- 1.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并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措施,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持续改进,确保患者在接受护理服务过程中的安全
- 2.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医院成立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护理质量标准并实施控制与管理。实行护理部、病区二级控制和管理,定期检查、评价和改进护理质量
- 3.抢救工作制度: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抢救时明确分工、密切配合,确保抢救顺利进行。抢救物品要做到“五定”:定数量品种、定点放置、定专人管理、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
- 4.病房管理制度:在科主任领导下,由护士长负责病房管理,保持病房整洁、舒适、安静、安全。统一病房陈设,遵守劳动纪律,定期召开患者座谈会,听取患者意见
- 5.病房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操作规程,定期对病房环境进行清洁消毒,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管理,发现感染病例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 6.护理查房制度: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护理查房,评估患者病情变化,检查护理措施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 7.护理会诊制度:针对复杂疑难病例或特殊护理问题,邀请相关科室专家进行会诊,共同制定护理方案
- 8.分级护理制度:根据患者病情轻重缓急及生活自理能力,将患者分为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二级护理和三级护理四个等级。不同等级的患者享受不同的护理服务和资源分配
- 9.患者身份识别制度:采用至少两种以上的身份识别方法(如姓名+床号、腕带信息等)对患者进行身份识别,确保患者身份准确无误地得到识别和确认
- 10.患者健康教育制度:采用口头讲解、书面材料、示范操作等多种方式进行健康教育,根据患者年龄、文化程度及理解能力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
- 11.查对制度:在执行医嘱、给药、输血、采集标本等关键环节时,必须至少使用两种以上的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并严格核对相关信息,确保无误
- 12.给药制度:医生开具医嘱后,护理人员需核对医嘱信息无误后执行;给药前应再次核对患者身份和药物信息;给药过程中应观察患者反应,确保药物正确无误地给予患者
- 13.护理交接班制度:明确各班次护理人员的职责和交接内容,包括患者病情变化、治疗情况、特殊注意事项等。交接班时应采用面对面交接方式,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 14.护理差错、事故报告制度:鼓励护理人员主动上报护理不良事件,包括差错、事故、意外等。对上报的事件进行及时分析、调查和处理,明确责任并采取相应的补救和纠正措施
- 15.防范患者跌倒、坠床的管理制度:预防患者跌倒和坠床事件的发生,评估患者跌倒和坠床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设置床栏、加强宣教等)
- 16.防范患者坠床、跌倒的预案及处理流程:制定详细的预案和处理流程,确保在发生患者跌倒或坠床事件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处理
- 17.压疮的预防制度:对所有入院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特别是老年人、长期卧床、营养不良、意识障碍等高风险患者,预防患者发生压疮
- 18.压疮预报管理制度:制定压疮预报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压疮风险,确保患者皮肤完整性和舒适度
这些制度共同构成了护理工作的核心框架,确保护理服务的质量和患者的安全。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