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动态
热点资讯
校园地表水体水质监测方案
有家健康网 2025-03-30阅读量:6016
以下是一个校园地表水体水质监测方案的综合框架,结合了多个权威来源的信息整理而成:
一、监测目标
掌握校园内教学区、生活区、实验区等主要区域地表水的水质状况,确保饮用水安全;
熟练掌握水质监测实验操作技术,建立标准化的检测流程;
通过数据分析识别水质变化趋势及潜在污染源,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增强师生环保意识,推动绿色校园建设。
二、监测范围与内容
监测范围
包括校园内湖泊、河流、池塘、实验废水排放口、饮水机水质等所有水体。
监测指标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重点监测以下参数:
基本指标:pH值、溶解氧(DO)、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总磷(TP)、总氮(TN)、氨氮、高锰酸盐指数;
特征指标:悬浮物(SS)、浊度、电导率等辅助指标。
三、监测频率与布点
监测频率
每月对主要水体进行一次全面检测;
每季度对重点区域(如污染风险区)加密监测;
实验室废水需每日检测。
布点原则
在教学楼、生活区、实验区等污染风险较高区域设置监测点;
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在入口、出口及中心位置布点;
饮用水源需单独布点并定期检测。
四、监测方法与设备
常规检测方法
pH值、溶解氧采用仪器法(如YSI752型溶氧仪);
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采用重铬酸钾法或碘量法;
总氮、总磷通过凯氏定氮法或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自动监测系统
部分区域安装浮标式多参数水质自动在线监测站,实现实时监测与告警;
未建水站的国控断面采用人工采测分离监测。
五、数据管理与应用
数据记录与传输
采用环保监测平台实时上传数据,确保数据安全与可追溯性;
每月生成水质报告,每学期向学校及环保部门公示。
分析与决策支持
通过趋势分析识别污染源,建立风险评估模型;
针对异常情况制定快速响应机制,及时采取治理措施。
六、保障措施
人员培训
定期组织监测人员参加专业培训,提升检测技能与规范意识;
邀请环保机构或科研单位提供技术支持。
经费预算
明确监测费用标准,包括设备购置、试剂耗材、人员工资等;
建立专项基金,确保监测工作的持续性。
七、附录(示例)
监测项目 | 仪器设备 | 测定方法 | 监测频次 |
---|---|---|---|
pH值 | PH计 | 仪器法 | 每月一次 |
溶解氧 | YSI752型溶氧仪 | 仪器法 | 每日一次 |
总氮 | 凯氏定氮法 | 化学分析法 | 每月一次 |
总磷 | 原子吸收光谱法 | 分析仪法 | 每月一次 |
以上方案可根据具体校园规模、水质特点及管理需求进行调整优化,建议结合自动化监测与人工复核,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联系我们
-
门诊时间(全年无休)8:00-20:00
-
医院地址: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大道37号